其实,高校综合评价录取和强基计划两大招生方式,各有千秋、各有利弊。高校综合评价录取,招生条件虽然没有强基计划苛刻,但目前只有少数省份有招生权,招生院校数量有限,招生院校的档次不如强基计划的36所985。
而强基计划虽然招生要求严苛,招生专业也有限,但具有资格招生的高校均是顶尖级学府,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实行导师制、小班化,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强基计划的降分幅度大概在10-20分左右,比如北大去年在山东的统招投档线是687,而强基录取线是678;清华在湖北统招投档分是687分,而强基低了11分只要676。
都说高考一分压千人,无论选择综合评价录取还是强基计划,考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条件理性选择。如果选择报考强基计划,在报考时候一定要谨记以下七大点,才能万无一失的享受强基带来的优惠。
一、强基报名需谨慎
如果预计高考达不到一本线的考生,填报的意义不是很大。如果比一本线高那么一点的距离36所双一流大学分数线差很远的还是要慎重一点,否则花了心思报了名后边初审没过,高考考的也不好,对考生心理影响还是有的。所以要慎重的。二、选择专业需谨慎
强基计划已经明确要求招生专业要集中在数理化生及文史哲等7大基础学科及其衍生专业。2020年强基计划,主要开放了数理化生、历史、哲学、汉语言文学、基础医学等基础学科专业招生,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工程力学、和核工程与核技术看起来和工科有点关系的专业。但是本质上从专业上看,都属于网上普遍喷的“冷门专业”、“不好就业的专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明确说了“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如果你就是想通过先进冷门基础学科,然后进了大二大三再申请转专业转到金融、经济、管理、法学、计算机、电子等热门专业已经不可能了。所以家长们得想清楚看清楚,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谨慎,毕竟专业选好后一读就是4年,学起来痛苦,只有到了研究生才能转专业。
三、综合素质需重视
四、校考笔面试需谨慎
面试考试也是千奇百怪,考生最好能够提前得到面试这方面的训练,包括自我介绍,流畅度和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比如有一道北大的强基面试题:孩子们回家看老人时,经常捧着手机玩,让老人备受冷落。老人气愤地说:“你们就和手机过吧”,对此谈谈你的感想和评价。该怎么回答呢?
五、确认强基录取志愿需谨慎
六、强基大小年现象需谨慎
2020年的强基计划已经结束,从2020年的报名情况来看非常火热,招生规模就在6500人左右的强基计划报名人数居然达到了150万以上,但实际上大多数高校的招生计划并没有招满。9月份,复旦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等多所高校在大一新生里招收强基学生。虽然2020年是小年,但是2021年可能就会成为大年,竞争尤为激烈。
七、学习竞赛需谨慎慎
所以大家在学习竞赛这件事上一定要谨慎。竞赛学习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非高投入不得高回报。如果不是特别热爱竞赛,日后想搞继续研究,或者成绩特别好有把握拿到金银铜牌的,建议不要轻易“孤注一掷”,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高考中,提高高考成绩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