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在基础科学出人头地,必须由初中做起“,这是对于中国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殷切希望,而在基础学科培养方面,就不得不提丘成桐教授了,大家熟知的“丘班”就是由著名数学家丘成桐教授发起并授权建立的一个旨在培养顶尖人才的项目。
以下观点来摘自于“光明社教育家”:
“我经过在国内多年的考察和跟国外的比较后,得到一些结论:中国要在基础科学出人头地,必须由初中做起。已经实行了四十多年的考试制度可以培养一大批中下游的学者,对社会大环境,确有它的用处,但是对培养走在科研最尖端的科学家,现存的考试制度,不徒无益,而且有害。其实领导科学的科学家数量不用太多,但是必须精干。
世界上没有一个科技先进的国家需要长期倚靠其他国家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其实所谓“卡脖子”问题由此而生。改革开放已经四十五年,全盘向外国学习的方法需要转变,我们需要双管齐下。在目前西方国家严控科技知识外传的情形下,中国必须自己力争上游!
研究院最尖端的研究,要依赖一流的本科生,一流的本科生依赖一流的中学生,从初中开始训练。二十年来和中国研究生交流的经验,他们一般比较功利,希望很快有成果;早点毕业,写一篇普通文章;拿个小奖,戴个“帽子”,最终目标是通过各种手段做个院士,就是终生目标了。一般对学问本身兴趣不大,也缺乏家国情怀。这样的态度从初中开始形成,很难改变。
还有两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美国召开,大会征求菲尔兹奖候选人的名单,可以考虑上榜的名单几乎不存在。到目前为止,亚洲各国得到菲尔兹奖的有日本、印度、越南、韩国和伊朗。中国大陆榜上无名,使国人羞愧。政府三令五申,要在2035年科技达到领导地位,有没有办法达到,使人担忧。
四年前,政府鼓励我在清华大学举办求真书院。每年在全国招生,不超过一百名,不以高考和中考为衡量,由一批有名望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共同出考试题目,包括的学问远远超过高考内容。
清华大学于2021年初正式成立求真书院,将数学领军计划(“3+2+3”八年制数学科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2018年实施的数学英才班全部纳入书院统一管理。2021年10月,教育部正式批复数学领军计划采用“3+2+3”八年制培养模式(教高函[2021]12号),求真书院获唯一授权开设八年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数学领军计划每年招生人数不超100人,结合国内中学培养节奏,分四批次面向初三及高三年级选才。顶尖人才选拔培养拓展到初中阶段,是数学领军计划的重要创新。小孩子没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墨守成规的观念,会更勇于在真问题上探索。把招生对象放宽到初中年级,除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较,是一门早熟的学科之外,这种无所顾忌也是更为看重的学生素质。
“数学领军计划”招生工作按照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择优确定入围名单、录取名单,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并接受社会监督。选拔不区分省份和年龄,均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录取学生以高一、高二年级学生为主,占总体录取学生69.02%,初三和高三年级学生分别占比5.21%和25.77%。数学领军计划强调高等数学学习,不依赖传统数学竞赛选拔方式,因此入选学生仅有部分人有竞赛经历和竞赛成绩。
在实际的招生过程中,求真书院通过独特的选拔方式,遴选到了一些极具数学天分且很年轻的学生。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事实,平均来说,年轻的学生(十三、四岁)比年纪大的学生成绩更好,活力更强!值得一提的是,初三学生的入选平均成绩连续四年最高。
2021年至2024年,求真书院累计遴选到17名初三学生,在后续培养阶段整体表现出色。首届数学领军计划学生在大四学年开学初通过3门博士资格考的学生中,有65%是未成年入选数学领军计划学生。领军班已经进入第四年的上学期,有二十多位学生已经通过博士资格考,开始发表文章。效果极佳!总的来说,我们的学生可以媲美世界任何大学的学生!
我们坚信,基于目前书院的人才培养情况,2030年世界数学家大会若有机会在中国召开,求真书院的学生能够获得邀请做45分钟演讲,在本土做如此重要的演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科学主要的人才绝大部分是在国外培养训练出来的),对全中国本土培养的数学人才的激励作用会是巨大的。2034年世界数学家大会上,求真书院的学生有望获邀做1小时演讲并获得菲尔兹奖,更多学生能够获得邀请做45分钟演讲。党的二十大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求真书院定不负众望,为国争光。
数学领军计划开创顶尖人才本土化培养的先河,也将拔尖人才贯通培养的节点通过招生环节下沉到低年龄的人才群体。通过我们的经验证明,经过我们的考核初三年级入选的学生完全能够适应高等教育的要求,并且表现出很好的潜力。我们也将再接再厉,继续完善选拔培养体系。数学领军计划选拔模式具有中国特色,也是传统高考选才的重要补充。
2024年8月,求真书院面向全国中学生组织了首期“数学与人工智能夏令营”。连续10天的高强度学习和训练,120个孩子没有一个中途退出,其中最优秀的孩子来自上海,今年刚满11岁,录取至初一年级。我和这个11岁的学生单独交流,发现他对数学、物理甚至文学的理解都很深刻。这说明,我们国家的特殊人才是有的,只是我们缺乏很好的渠道准确地找到他们,进而科学地栽培他们。”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员删除。